关键词
人物库 唐朝
第五琦唐 729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799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禹圭
少以吏才进。
肃宗时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兼诸道度支使、盐铁铸钱使
以盐铁名使,自始。
立盐法,禁私盐,由官府专卖。
乾元中,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
既而谷价腾贵,私铸蜂起,乃长流夷州
代宗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有异政,入为太子宾客,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等使,擢户部侍郎
前后主财政十余年。
后坐与鱼朝恩狎,贬为括州刺史,徙饶、湖二州,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
德宗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782 字禹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少以吏干进,玄宗天宝末累至北海录事参军
肃宗至德元载(756)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
乾元元年(758)度支郎中御史中丞,创榷盐法,寻进户部侍郎判度支,领诸道转运盐铁等使
二年拜相,十一月忠州长史三年夷州
代宗宝应元年(762)后起为关内元帅副使粮料使京兆尹户部侍郎等,封扶风郡公
大历五年(770)括州刺史,累移太子宾客
德宗建中三年(782)八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独孤及称其诗“词清兴深,常情所不”(《与第五相公书》)。
全唐诗》存诗2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玄宗第六子。
初名嗣玄始王甄(一作鄄),改名滉,又封荣王
京兆,遥领陇右节度使
后改名琬
安禄山反,诏为征讨元帅
风格秀整,素有雅望。
卒赠靖恭太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贞诲五代 863 — 9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3—935 【介绍】: 五代时僧。
苏州常熟人俗姓包
年十三,于本州龙兴寺出家。
年十九,至扬州受具足法。
后历游伊洛晋郊,凡有讲筵,皆与研核经论,以穷性相。
唐哀帝天祐元年,住汴州相国寺,讲《法华经》。
后梁以汴为都,人物委集,贞诲讲经,尤为时所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包氏
常熟人
年十三。
依州之龙兴寺落䰂。
性沈静强敏。
甫阅岁诵法华。
然覆习。
日课二部以为恒。
年十九登具足戒。
益游伊洛河汾以覈穷经论。
唐天祐元年
至汴之相国寺演导。
日阅法华十许遍。
人初未之知也。
逮梁建都四方云委。
贞明二年元年元帅孔公舍奉资。
置堂于西塔院
长讲诲旁读大藏教文。
二时行道。
仍诵法华精进靡间。
且尝诚其徒曰。
异端之说。
汩乱真心。
慎不可闻也。
吾愿释肩弥勒内院。
馀非所冀望。
清泰二年。
二月十一日。
忽向空合掌曰。
众圣相迎。
吾其往矣。
众亦皆闻天乐音。
俄而卒。
寿七十三。
腊五十四。
十八日迁神于东郊寺庄之原以葬。
释贞诲
姓包氏
吴郡常熟人也。
年始十三出家于本州龙兴寺
其性沈静分阴是竞。
方踰一稔诵彻法华经。
如是恒业日周二部。
年十九于扬州择名师受具足法。
自尔西之伊洛北抵晋郊。
凡有讲筵下风求益。
覈其经论穷其性相。
辈流之间罕齐驰骛。
至于非朋弱友弃背如也。
唐天祐元年
至今东京相国寺
寓舍讲导法华经十许遍。
人未归
则知奇货之售亦有时焉。
及梁氏都于是京。
人物委输。
贞明二年宋州孔公
风规知其道行。
便陈师友之礼舍俸财置长讲法华经堂于西塔院
从此翕然盛集。
旁读大藏教文。
二时行道精进罔疲。
凡世伎术百家之言黜于议论之外。
诫门徒曰。
异端之说汩乱真心。
无记不熏何须习俗。
吾止愿为师子吼不作野犴鸣也。
但专香烛涂扫以内院为息肩之地。
至后唐清泰二年二月十日召弟子五十馀人。
自具香汤澡浴令唱上生。
礼佛罄。
舍衣资为非时僧得施半斋僧讫。
至十一日望空合掌云。
劳其众圣排空相迎。
满百徒侣尔日皆闻天乐之音。
顷刻而卒。
俗寿七十三。
夏五十四腊。
于寺讲贯三十馀年。
经讲计三十七座。
览藏经二遍。
修弥勒内院业。
其年二月十八日葬浚郊东寺庄之原。
幡幢威仪。
缁白弟子约千馀人会送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洪实后唐 ? — 9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 【介绍】: 名或作宏实
五代时人
后唐
以武勇累历军校
明宗长兴中马军都指挥使
秦王李从荣元帅,颇宠待之。
秦王叛,洪实领兵讨之。
康义诚所衔,二人以谋反互讦,闵帝不能辨,竞诛洪实
义诚果叛。
洪实之死,后人皆以为冤。
僧照唐末至五代 879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9—948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
幽州范阳人俗姓张
年十四,投悯忠寺出家。
受戒后,诵习经典逾六大部,复参寻经论十余年,通解奥义。
唐哀帝天祐中,南下住中山法华寺赐紫,署至真大师
后住洛阳法林院,与宰臣马胤孙过从尤密。
开堂讲经,门生颇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范阳张氏子也。
年十四。
以秀伟聪寤之姿。
沙弥
悯忠寺
再历岁。
即能暗诵最胜王大悲维摩法华等经。
其深文奥义。
甫十数年。
亦已淹贯。
天祐中
杖锡南届。
中山元帅王处直邀住法华寺
至易定。
太傅陇西李公表荐。
赐紫方袍。
至真大师号。
扶风马公请为僧正
非其志。
洛阳
或命于法林寺
开法华经席。
都阙浩穰。
象龙辐辏。
其服膺稛载者多矣。
乾祐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
春秋七十。
腊五十四。
太傅李公方以侍中守洛。
躬饬丧礼。
四月三日
维于城南。
获舍利明润。
通守济阳丁公为树塔。
葬之广化寺南冈。
僧照
姓张氏
范阳人也。
年十四出家投悯忠寺
聪晤绝俦神仪伟秀初受经偈日诵数千百言。
目所览者过于宿习。
吐论知见有老成之风。
遂度为沙弥
受具已来历于再闰。
暗诵经典已踰六大部矣。
即最胜王大悲维摩法华等经。
傍加听寻经论十数年间。
深文伏义蓝出青矣天祐中游方南下。
爰届中山
元戎王处直请住法华寺
相次易帅请之。
太傅陇西公连表荐赐紫方袍加至真大师
次则扶风马公。
请为僧正
非所好也。
及抵洛阳有命开法华经讲止法林院。
况乎都阙浩穰象龙辐凑。
之唱导翕如于下风伏膺矣。
乾祐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于讲院。
春秋七十。
僧腊五十。
四众号慕。
侍中李公倾易定。
曾为外护复守洛宅。
饰终丧礼悉以资奉。
四月三日迁神于城南行茶毗法。
收舍利红润可数百粒。
济阳丁公为保釐之簉职。
为树塔于广化之寺南冈。
平昔讲凡七十馀座。
勤勤为法门生颇多。
宰臣马公孙最所钦重。
前后赠诗仅数十首。
洛中为美谈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狄仁杰初唐 630 — 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700 【介绍】: 并州太原人字怀英
狄知逊子。
举明经。
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迁侍御史
宁州豫州刺史
所至皆有政绩。
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转魏州刺史
神功初复相。
后出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等职,率军追击突厥兵。
入为内史
封燕国公
卒谥文惠
追封梁国公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0—700 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举明经,授汴州佐,转并州法曹参军
高宗仪凤中,为大理丞
侍御史度支郎中,出为宁州刺史
武后时,入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
转文昌右丞,出为豫州刺史
左授复州刺史,徙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691),拜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彭泽
征为魏州刺史,转幽州都督
神功元年(697),入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寻拜纳言
圣历初,为河北道元帅,还授内史
三年(700)卒,赠文昌右相谥文惠
中宗追赠司空睿宗追封梁国公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仁杰善举贤才,能诗文。
新唐书·艺文志》录有《家范》1卷、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仁杰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
举明经。
汴州佐。
天授二年累迁至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来俊臣诬搆下狱。
免死贬彭泽
神功元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银青光禄大夫
武后欲以武三思太子
仁杰切谏。
请立庐陵王
后感悟。
卒复唐嗣。
寻拜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圣历三年卒。
赠文昌右相
谥曰文惠
中宗反正。
追赠司空
睿宗追封梁国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魏元忠初唐 ? — 7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
少为太学生,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高宗仪凤中吐蕃犯边,元忠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令直中书省,累迁殿中侍御史
武则天光宅元年,监李孝逸军击徐敬业,转洛阳
周兴所诬,远贬。
后又为来俊臣陷害,前后流放三次。
武周圣历二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东宫,二张势倾朝廷,元忠上奏小人在君侧,贬高要
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进侍中,拜中书令,封齐国公,当朝用事,不再直言,随波逐流,誉望大减。
后坐节悯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
玄宗时追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
本名真宰,以避武后母讳改。
初为太学生
高宗仪凤中,上书论驭吐蕃,授秘书省正字,令直中书省内供奉
累迁殿中侍御史
武后时,以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累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中宗朝,拜侍中,迁中书令,封齐国公,又进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
景龙元年(707)罢,贬为渠州司马,又左迁思州务川,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
景龙四年(710)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玄宗开元六年(718)谥曰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
元忠善草书。
预撰《则天皇后实录》。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元忠
宋州宋城人
本名真宰
以避则天母讳改。
高宗时太学生
上封事。
秘书省正字
直中书省内供奉
再迁殿中侍御史
李孝逸军事。
以讨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
稍迁洛阳
再陷罪流岭表。
还授御史
圣历二年擢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迁左肃政台御史大夫
长安中副相王并州元帅
突厥吐蕃犯塞。
加为大总管
张易之昌宗谮下狱。
高要
中宗即位
驿召授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兵部尚书
进拜侍中中书令
齐国公
神龙四年左仆射
武三思之党宗楚客纪处讷元忠及子升与节悯太子同谋构逆。
请夷三族。
中宗不许。
元忠惧。
上表固请致仕。
手制听解左仆射
特进齐国公致仕。
仍朝朔望。
又以姚庭筠劾贬渠州员外司马
又左迁思州务川
行至涪陵卒。
年七十馀。
景龙四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
开元六年谥曰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逸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内温人
能诗文,有经济才。
武周长安二年,以员外郎相王李旦北征。
中宗景龙四年,任赤水军大使凉州都督
又曾任刑部侍郎
卒谥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客,一作容,误。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武后长安二年(702)相王李旦安北道行军元帅逸客时以员外郎从军北征。
中宗景龙四年(710)赤水军大使凉州都督
又曾任刑部侍郎
卒,赠鸿胪卿谥曰烈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苏颋《命吕休璟等北伐制》、《唐会要》卷七九。
逸客勤学能诗,刘秀称其“英玮明允,特达聪亮,负经济之伟才”、“学综群玉,文擅掷金”(《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祎盛唐 ? — 7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 【介绍】: 宗室。
太宗裔孙。
少有志尚,事母甚谨。
初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封嗣江王
玄宗开元后累转、濮等州刺史
政号清严,人吏畏服。
又迁礼部尚书,充朔方军节度使
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执政害其功,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
官终太子太师,未拜而卒,年八十余。
治家严,教子有法度,三子皆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恪孙。
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
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
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
以破契丹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
二十二年,擢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大使
坐事贬为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
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吴王恪孙。
嗣江王封嗣江王
太子仆徐州别驾
银青光禄大夫
历蔡衢等州刺史
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
入为光禄卿
将作大匠
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
左金吾卫大将军
礼部尚书
充朔方节度使
吐蕃石堡城
拓地千里。
元宗喜。
更号其城曰振武军。
契丹衙官可突干叛。
副忠王河北道行军元帅
王不行。
袆率诸将分道出范阳北。
大破多蕃。
擒酋长以还。
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等使。
久之。
兵部尚书
为朔方节度大使
坐事下除衢州刺史
历滑怀二州。
天宝初太子少师致仕。
二年太师
未拜薨。
年八十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论惟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吐蕃族人,名瑀,以字行。
论弓仁孙。
玄宗开元末,为左武卫将军
肃宗时光禄卿,为元帅前锋讨击使,战陕州,以功进殿中监
李光弼史朝义,以功封萧国公
光弼病,表惟贞自代。
左领军卫大将军,改英武军使,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少华唐 ?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京兆杜陵人
代宗宝应元年,官中书舍人
史朝义尚在河洛,帝征回纥兵至,乃以雍王适兵马元帅少华元帅判官掌书记东会之。
回纥可汗雍王不于帐前舞蹈,少华等以理苦辞,相拒久之。
回纥遂引少华等各榜棰一百,一宿而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药子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内人
肃宗时,累官殿中少监,充闲厩使
代宗宝应元年,为殿中监
回纥引军入塞,关中震动,子昂受诏往劳于太原,密识其虚实。
归进兼御史中丞,充左右厢兵马使
雍王往见回纥可汗,因拒可汗之辱而被榜。
右武卫大将军
李辅国失势后,代判元帅行军司马
官至关内节度使御史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元载中唐 ?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凤翔岐山人字公辅
玄宗天宝初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入高第,补邠州新平
肃宗时,累迁户部侍郎,充度支江淮转运等使
李辅国,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代宗立,进拜中书侍郎许昌县,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辅国死,复结交内侍刺探密旨以合帝意。
大历五年,与代宗密谋诛杀宦官鱼朝恩
擅权不法,排挤忠良,侈僭无度,贿赂公行。
长恶不悛,众怒上闻,帝赐自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7 字公辅排行三岐州岐山(今陕西岐山)入。
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中四子科,天宝末累官大理司直
肃宗至德元载(756)避地江东采访使李希言表为副使
乾元元年(758)入为度支郎中上元二年(761)户部侍郎,充度支转运等使
宝应元年(762)拜相,其后掌国柄十余年,恣为不法。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三月以罪诛,初谥荒,后改成纵。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九。
全唐诗》存诗1首。
字公辅
凤翔岐山人
天宝初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高第。
新平
肃宗朝累迁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代宗立
中书侍郎
许昌县
大历十二年以贪猥收。
赐自尽。
兴元元年诏复爵。
谥曰荒
后改谥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移地健中唐 ? — 7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 【介绍】: 唐时回纥酋长。
姓药罗葛,称牟羽可汗,又称登里可汗
英武可汗磨延啜次子。
其妻为仆固怀恩之女。
代宗时诏以雍王适元帅东会回纥,助怀恩等平安庆绪史朝义之乱,收复洛阳河北,牟羽因功册为英义建功可汗。
永泰初怀恩反,诱回纥吐蕃入寇。
怀恩卒,回纥郭子仪结盟而去。
德宗建中初,牟羽欲入寇,其相顿莫贺谏,不从,为顿莫贺所击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皇甫冉盛唐 715 — 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68 【介绍】: 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阳字茂政
十岁能属文,张九龄呼为小友。
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第,授无锡
代宗大历初王缙河南节度,表掌书记
累迁右补阙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 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10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后又获萧颖士李华奖掖。
玄宗天宝十五载(756)进士第,授无锡
代宗大历初王缙河南节度使,辟为掌书记,官至右补阙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艺文志四》《皇甫冉诗集》注,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
刘长卿严维刘方平相善,有唱酬。
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五七律风格清迥,为时所重。
有《皇甫冉诗集》3卷,为其弟曾编定,独孤及作序,称有350篇。
全唐诗》编为2卷,仅存230篇,已非其旧。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
唐诗汇评
皇甫冉(约717-约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州)
十岁能属文,为张九龄所赏,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
天宝十五年(755)进士第,授无锡
罢任游越,隐居阳羡,后官左金吾卫兵曹参军
广德二年王缙河南元帅,表掌书记
入朝为拾遗,迁补阙
奉使江南,省家至丹阳,卒于家。
工诗,与弟皇甫曾齐名,时人方之晋张载张协
有《皇甫冉诗集》三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颇与他人作品相杂。
全唐诗补逸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阳
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
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
补诗一首。
字茂政
天宝中进士
无锡
王缙河南
掌书记
累迁右补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鱼甫公集序》
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尝代不过数人,补阙其又也。
……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涵咏风骚,宪章颜、谢。
至若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非师资所奖,每舞雩咏归,或金谷文会,曲水修禊南浦怆别,新声秀句,辄加于常时一等,才钟于情故也。
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
然而“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与“闭门白日晚,倚仗青山暮”,及“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又“燕知社日辞巢去,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
……长辔未骋,芳兰早凋。
悲夫!
高仲武《皇甫冉集序》
皇甫冉补阙,自擢桂礼闱,遂为高格。
往以世道艰虞,避地江外,每文章一到朝廷,作者变色。
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谁家胜负,或逐鹿中原
如“果熟任霜封,篱疏从水度”,又“裛露收新稼,迎塞葺旧庐”,又“燕知社日辞巢去,重阳冒雨开”,可以雄视潘、张,平揖沈、谢。
张迪江深爱之,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
《唐诗品》
皇大诗意在遣情,时出奇瑰,酬应弥多,而兴寄闲暇。
高仲武极取《巫山篇》,至于排体所长,乃遗采拾。
如《奉和独孤中丞法华寺》,全篇绮密,形神兼茂;而拟骚诸篇,亦皆楚人之致。
天宝以后作者虽多,而翩翩然有盛时之风,茂政兄弟皆能使人失步,岂作兰玉森然之会耶?
《大历诗略》
补阙诗五言之善者,犹夷绰约,有何仲言之音韵,特歌行体弱耳。
律诗当与李从一比肩,精警或不足,而闲淡过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延寿后周 904 — 975年12月26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4—976 字冲玄俗姓王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迁居余杭(今属浙江)
早年曾为余杭库吏、华亭镇将。
28岁于杭州龙册寺出家,后至天台山,嗣法眼宗僧人德韶
广顺二年(952),住持明州雪窦寺
建隆元年(960)吴越王钱俶请其住杭州灵隐新寺
次年,移住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
曾奉诏创建六和塔
开宝八年(976)十二月卒。
宋高僧》卷二八、《景德传灯录》卷二六、《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
其诗多宣扬禅理、歌咏禅居生活。
天台集》、《宝庆会稽续志》、《吟窗杂录》、《宋高僧诗选》、《瀛奎律髓》、《高僧山居诗》等书中存其诗80余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975 【介绍】: 僧。
杭州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
弃吏出家,吴越时永明寺
雅好诗道。
宋开宝间卒,赐号智觉禅师
有《宗镜录》、《感通赋》、《万善同归录》等。
全宋诗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
馀杭(今浙江杭州)人。
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
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
先住明州雪窦山
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
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
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
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
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
赐号智觉禅师
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咸淳临安》卷七○)。
景德传灯录》卷二六、《宋高僧》卷二八、《禅林僧宝传》卷九、《五灯会元》卷一○、《佛祖统纪》卷二六、《释氏稽古略》卷三、《咸淳临安》卷七○有传。
 延寿诗,以《慧日永明智觉寿禅师山居诗》(清光绪十一年江北刻经处本)为底本,明释正勉、释性𣻢合辑之《古今禅藻集》(简称《禅藻集》)。
另从《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嘉泰会稽志续志》等书辑得诗、偈若干,附于卷末。
全唐诗补逸
延寿字冲立号抱一子杭州人
弃吏出家,吴越忠懿王延住永明寺
著《宗镜录》。
宋开宝八年入灭。
诗一首。
(《全唐诗》无延寿诗)
全宋文·卷一三
延寿九○四——九七五),字冲玄馀杭(今属浙江杭州)王氏子。
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礼龙册寺万翠岩参禅师为师。
寻往天台谒诏国禅师,一见而深器之。
吴越王钱俶请开山灵隐新寺,明年迁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众盈二千。
延寿永明寺十五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
著《宗镜录》一百卷,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高丽国王与叙弟子之礼。
开宝八年十二月寂灭,年七十二。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佛祖通纪》卷二六,《佛祖通载》卷二六,《释氏稽古略》卷三。
延寿字冲立
俗姓王氏
馀杭人
年十六。
献齐天赋于吴越忠懿王
年二十八。
华亭镇将。
以官钱放生坐死。
获赦。
遂出家。
天台智者天柱寺
宋建隆元年
忠懿王命主灵隐寺
后迁永明道场。
赐号智觉禅师
开宝八年卒。
年七十二。
谥永明宗照大师
智觉禅师者。
讳延寿
馀杭王氏子。
自其儿稚。
知敬佛乘。
及冠日一食。
诵法华经。
五行俱下。
诵六十日而毕。
有羊群跪而听。
年二十八。
华亭镇将。
尝舟而归钱塘
见渔船万尾戢戢。
恻然意折。
钱易之。
放于江。
裂缝掖。
投翠嵓永明禅师岑公。
学出世法。
会岑迁止龙𠕋寺。
吴越文穆王
闻其风悦慕。
听其弃家。
为剃发。
自受具。
衣不缯纩。
食无重味。
持头陀行。
尝习定天台天柱峰之下。
有乌类尺鴳巢衣襵中。
韶国师眼目出间。
北面而师事之。
韶曰。
汝与元帅有缘。
它日大作佛事。
惜吾不及见耳。
初说法于雪窦山
建隆元年
忠懿王移之。
灵隐新寺
为第一世。
明年又移之。
永明寺
为第二世
众至二千人。
时号慈氏下生
指法以佛祖之语为铨准。
曰迦叶波初闻偈曰。
诸法从缘生。
诸法从缘灭。
我师大沙门
尝作如是说。
此佛祖骨髓也。
龙胜曰。
无物从缘生。
无物从缘灭。
起唯诸缘起。
灭唯诸缘灭。
乃知色生时但是空生。
色灭时但是空灭。
譬如风性本不动。
以缘起故动。
傥风本性动。
则宁有静时哉。
密室中若有风。
风何不动。
若无风遇缘即起。
非特风为然。
一切法皆然。
维摩文殊师利曰。
不来相而来。
不见相而见。
文殊乃曰。
如是居士
若来已更不来。
若去已更不去。
所以者何。
来者无所从来。
去者无所至。
所可见者。
更不可见。
此缘起无生之旨也。
僧问。
长沙偈曰。
学道之人未识真。
只为从来认识神。
无始时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
岂离识性别有真心耶。
智觉曰。
如来世尊于首楞严会上。
为阿难拣别详矣。
而汝犹故不信。
阿难以推穷。
寻逐者为心。
遭佛呵之。
推穷寻逐者识也。
若以识法随相。
行则烦恼。
名识不名心也。
意者忆也。
忆想前境。
起于妄。
并是妄识。
不干心事。
心非有无。
有无不染。
心非垢净。
垢净不污。
乃至迷悟凡圣。
行住坐卧。
并是妄识非心也。
心本不生。
今亦不灭。
若知自心如此。
于诸佛亦然。
维摩曰。
直心是道场。
无虚假故。
智觉以一代时教。
流传此土。
不见大全。
天台贤首慈恩。
性相三宗。
又互相矛盾。
乃为重阁。
馆三宗知法比丘
更相设难。
至波险处。
以心宗旨要。
折中之。
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
西天此土。
圣贤之语三百家。
以佐三宗之义。
为一百卷。
号宗镜录
天下学者传诵焉。
僧问。
如和尚所论宗镜。
唯立一心之旨。
能摄无量法门。
此心含一切法耶。
生一切法耶。
若生者。
是自生欤。
从他而生欤。
共生无因而生欤。
答曰。
此心不纵不横。
非他非自。
何以知之。
若言含一切法。
即是横。
若言生一切法。
即是纵。
若言自生。
则心岂复生心乎。
若言他生。
即不得自。
矧曰有他乎。
若言共生。
则自他尚无有。
以何为共哉。
若言无因而生者。
当思有因。
尚不许言生。
况曰无因哉。
僧曰。
审非四性所生。
则世尊云何说。
意根生意识。
心如世𦘕师。
无不从心造。
然则岂非自生乎。
又说心不孤起。
必藉缘而起。
有缘思生。
无缘思不生。
则岂非他生乎。
又说。
所言六触。
因缘生六受。
得一切法。
然则岂非共生乎。
又说。
十二因缘。
非佛天人修罗作。
性自尔故。
然则岂非无因而生乎。
智觉笑曰。
诸佛随缘差别。
俯应群机。
生善破恶。
令入第一义谛。
是四种悉檀。
方便之语。
如以空拳示小儿耳。
岂有实法哉。
僧曰。
然则一切法是心否。
曰若是即成二。
僧曰。
审尔则一切不立。
俱非耶。
曰非亦成二。
汝岂不闻首楞严曰。
我真文殊无是文殊。
若有是者。
则二文殊。
然我今日。
非无文殊。
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僧曰。
既无二相。
宗一可乎。
曰是非既乖大旨。
一二还背圆宗。
僧曰。
如何用心。
方称此旨。
曰。
境智俱亡。
云何说契。
僧曰。
如是则言思道断。
心智路绝矣。
曰此亦强言。
随他意转。
虽欲隐形。
而未忘迹。
僧曰。
如何得形迹俱忘。
曰本无朕迹。
云何说忘。
僧曰。
我知之矣。
要当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大悟时节。
神而明之。
曰我此门中。
亦无迷悟。
明与不明之理。
撒手似君无一物。
徒劳辛苦说千般。
此事非上根大器。
莫能荷担。
先德曰。
尽十方世界。
觅一人为伴。
无有也。
又曰。
止是一人承绍祖位。
终无第二人。
若未亲到。
谩疲神思。
借曰玄之又玄。
妙之又妙。
但是方便门中。
旁赞助入之语。
于自己分上。
亲照之时。
反视之。
皆为魔说。
虚妄浮心。
多诸巧见。
不能成就圆觉。
但以形言迹。
文彩生时。
皆是执方便门。
迷真实道。
要须如百尺竿头
放身乃可耳。
僧曰。
愿乞最后一言。
曰化人问幻士。
谷响答泉声。
欲达吾宗旨。
泥牛水上行。
又尝谓门弟子曰。
夫佛祖正宗。
则真唯识。
才有信处。
皆可为人。
若论修證之门。
则诸方皆云。
功未齐于诸圣。
且教中所。
许初心菩萨。
皆可比知。
亦许约教而会。
先以闻解信入。
后以无思契同。
若入信门。
便登祖位。
且约现今世间之事。
众世界中。
第一比知。
第二现知。
第三约教而知。
第一比知者。
且如即今有漏之身。
夜皆有梦。
梦中所见。
好恶境界。
忧喜宛然。
觉来床上安眠。
何曾是实。
并是梦中意识。
思想所为。
则可比知。
觉时之事。
皆如梦中无实。
夫过去未来现在。
三世境界。
元是第八阿赖耶识亲相分。
唯是本识所变。
若现在之境。
是明了意识分别。
若过去未来之境是独散意识。
思惟梦觉之境虽殊。
俱不出于意识。
则唯心之旨。
比况昭然。
第二现知者。
即是对事分明。
不待立况。
且如现见青白等物时。
物本自虚。
不言我青我白。
皆是眼识分。
与同时意识。
计度分别。
为青为白。
以意辨为色。
以言说为青。
皆是意言。
自妄安置。
以六尘钝故。
体不自立。
名不自呼。
一色既然。
万法咸尔。
皆无自性。
悉是意言。
故曰。
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是以若有心起时。
万境皆有。
若空心起处。
万境皆空。
则空不自空。
因心故空。
有自不有。
因心故有。
既非空非有。
则唯识唯心。
若无于心。
法安寄。
又如过去之境。
何曾是有。
随念起处。
忽然现前。
若想不生。
境亦不现。
此皆是众生日用。
可以现知。
不待功成。
岂假修得。
凡有心者。
并可證知。
故先德曰。
如大根人。
知唯识者。
恒观自心。
意言为境。
此初观时。
虽未成圣。
分知意言。
则是菩萨。
第三约教而知者。
大经云。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此是所现本理。
能诠正宗也。
智觉乘大愿力。
为震旦法施主。
声被异国。
高丽遣僧。
航海问道。
其国王投书。
叙门弟子之礼。
奉金丝织成伽梨。
水精数珠。
金澡瓶。
等并僧三十六人。
亲承印记。
相继归本国。
各化一方。
开宝八年乙亥十二月示疾。
二十六日辰时
焚香告众。
跏趺而化。
明年正月六日
塔于大慈山。
阅世七十有二。
坐四十有二
赞曰。
予初读自行录。
录其行事。
日百八件。
计其貌状。
必枯悴尪劣。
及见其𦘕像。
凛然丰硕。
眉目秀拔。
气和如
味其平生。
如千江之月。
研其说法。
如禹之治水。
孔子之闻韶。
羿之射。
王良之御。
孙子之用兵。
左丘明太史公之文章。
呜呼。
真乘悲愿而至者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钱塘王氏。
钱氏有两浙寿以胥史督军须。
然质直。
未尝妄语。
日行坐诵法华。
不辍口。
属鄞之翠岩参公盛化。
寿弃妻子。
求剃染。
既登戒习定于天台天柱峰者九旬。
有鸟类斥鴳。
巢衣襵中。
俄谒国师韶公。
决择所见。
徙居雪窦山
忠懿王钱氏请。
为众生行方等忏法。
诵法华经计一万三千馀部。
著宗镜万善同归等录。
营造塔像。
不可殚纪。
高丽国王
远闻其誉。
遣使致金缕织成袈裟。
紫水精数珠。
金澡罐等。
寿勤于训迪。
而接物利生。
尤所究意。
然自灵隐徙居永明
举唱之繁。
斯录一二。
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
寿云。
更添香著云。
谢师指示。
寿云且喜勿交涉。
因有偈曰。
欲识永明
指门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
风吹波浪起。
僧问成佛作祖。
亦出不得六道轮回。
亦出不得。
未审出个甚么不得。
寿云出汝问处不得。
僧问如何是大圆镜。
寿云破沙盆。
开宝八年
终于所住。
春秋七十二。
腊三十七。
葬于大慈山中
师名延寿
字冲元
馀杭王氏。
少为华亭镇将。
以官钱放生。
坐死。
及市。
颜色不变。
文穆王异之。
放令出家。
居龙册寺。
执劳供众。
日唯一食。
长坐不卧。
得法于天台韶国师
初住雪窦
寻归西湖
建隆二年
忠懿王请为永明第二代。
居十五年。
众常二千。
智觉号。
天台
所居夜施食朝放生。
六时散花行道。
日课一百八事。
未常暂废。
馀力诵法华经。
计一万三千部。
别号抱一子
先是师于禅观中蒙观音大士以甘露灌口。
获大辩才。
宗镜录百二十卷。
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弊。
诗偈几千万言。
传播海外。
高丽国王致书叙弟子礼。
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晶数珠金澡瓶为献。
开宝八年示寂。
塔于净慈山。
赞曰。
佛无异法  取舍不同  我以一镜  照彼三宗 甘露所灌  渊流莫穷  宜尔异国  翕然向风
释延寿
姓王
钱塘人也。
两浙有国。
时为吏督纳军须。
其性纯直口无二言。
诵彻法华经声不辍响。
翠岩参公盛化。
寿舍妻孥削染登戒。
尝于台岭天柱峰九旬习定。
有鸟类尺鴳巢栖于衣襵中。
乃得韶禅师决择所见。
迁遁于雪窦山
除诲人外瀑布前坐讽禅默衣无缯纩布襦卒岁。
食无重味野蔬断中。
汉南国王钱氏最所钦尚。
寿行方等忏赎物类放生汎爱慈柔。
或非理相干颜貌不动。
诵法华计一万三千许部。
多励信人营造塔像。
自无贮畜雅好诗道。
著万善同归宗镜等录数千万言。
高丽国王览其录。
遣使遗金线织成袈裟紫水精数珠金澡罐等。
开宝八年乙亥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二。
法腊三十七。
葬于大慈山。
树亭志焉。
僧延寿
字冲玄
总角诵法华经。
五行俱下。
六旬而毕。
四明岩禅师出家。
衣无缯纩食无重味。
复往参韶国师发明心要。
尝谓曰。
汝与元帅有缘。
他日当大作佛事。
惜吾不及见耳。
初住天台智者
九旬习定。
有鸟斥鴳巢于衣裓(苦得切)后于国清行法华忏。
夜见神人持戟而入。
师诃之曰。
何得擅入。
对曰。
久积善业方到此中。
夜半绕像见普贤前莲花在手。
遂上智者作二阄。
一曰一生禅定。
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
乃冥心精祷得诵经万善。
乃至七度。
于是一意专修净业。
振锡金华天柱峰诵经三载。
禅观中见观音以甘露灌其口。
遂获辨才。
初演法于雪窦。
建隆元年忠懿王请住灵隐
二年永明
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
学者参问。
指心为宗以悟为则。
日暮往别峰行道念佛。
旁人闻螺贝天乐之声。
忠懿王叹曰。
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专功也。
乃为立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
永明十五年。
弟子一千七百人。
常与众受菩萨戒。
夜施鬼食昼放生命。
皆悉回向庄严净土。
时人号为慈氏下生
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众加趺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景达五代 924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4—971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子通小名雨师
李昪第四子。
南唐开国后,封寿阳郡王,进宣城王
李璟时封鄂王,改燕王,再徙齐王
性刚毅,然不历军事。
保大末,以元帅督师淮南,军政皆委监军使陈觉
淮南败,引残兵归金陵
复拜浙西节度使,力辞之,改抚州大都督
在镇十余年,日事酣饮,怠于视事。
卒谥昭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